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沾污。
——高爾基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地進步,在于他能夠不斷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點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斷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態度去做事,從而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英國著名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對自己卻有一個規定,那就是沒有認真檢查過的內容,絕不輕易地讀給公眾聽。每天,狄更斯會把寫好的內容讀一遍,每天去發現問題,然后不斷改正,直到六個月后讀給公眾聽。
與此相同的是,法國小說家巴爾扎克也會在寫完小說后,花上一段時間不斷修改,直到最后定稿。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正是這種不斷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讓這兩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國著名的學者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簽閯e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孔子認為曾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所以特別注重傳授學業于他。
一次,曾子對他的學生子襄講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話,他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聽孔子說過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義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對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嚇他們;自我反省,正義在自己一方,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豹オ?/span>
事實上,每個人在做事的時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并不斷地追求以實現自己美好的愿望。一個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而一個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則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個錯誤,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著名作家梁曉聲曾在隨想錄里回憶說,少年時代的他曾是一個愛撒謊的孩子,總是企圖用謊話推掉自己對于某件事的責任??墒?,這種撒謊的行為常常使他產生濃重的內疚感,他意識到自己在做不好的事,但還是忍不住去做,這使他處于非常矛盾的境地。
正是這樣一種并不很堅定的自省意識,使他逐漸抑制住了愛撒謊的不好苗頭,消滅了一種消極品性滋長的可能性。
1977年,梁曉聲從復旦大學畢業。在去北京的火車上,他細細反省了一下自己在復旦3年的所作所為,將自己做過的虧心事細數了一遍。透過這些虧心事,梁曉聲認識到了自身性格中的不少消極因素,諸如怯懦、“隨風倒”等。認清了這些消極因素,梁曉聲就通過自覺的努力去克服它們,從而使自己的性格朝著有利于成功的方向發展。
梁曉聲說:“我的最首位的人生信條是:‘自己教育自己?!彼逊词×袨槿松艞l的首位,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通過自省,他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種種消極因素,自覺地抑制這些因素的擴張。
智者以世人為鑒,時刻反??;愚者只以自己為鑒,永遠只能停留在原地。
自我反省是中學生成長的一個秘訣。一個不會自我反省的人永遠也長不大。通過反省可以及時修正錯誤;不斷地調整精神信息系統接受信號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以確保信息系統不出現紊亂。學會自我反省的中學生,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方。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有只烏鴉向東方飛去。在途中,它遇到一只鴿子,大家停下來休息。
鴿子非常關心地問烏鴉:“烏鴉,你要飛到哪里去呀?”
烏鴉憤憤不平地回答:“鴿子老弟,這個地方的人都嫌我的聲音難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豹?/span>
鴿子聽后,趕快忠告烏鴉說:“烏鴉老兄,你飛到別的地方還是一樣有人討厭你的,你自己若不改變聲音和形象,到哪里都沒有人歡迎您的?!豹?/span>
烏鴉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進行自我反思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措施,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有越軌之處,語言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一些習慣是否符合社會道德規范,是否自己過于恃才傲物,不夠謙虛,等等。古人云:“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眲e人對自己的一些議論,總是事出有因,風起于青萍之末,風源總還是自己吧!一般地說來,只要是真心誠意,總是可以比較客觀地分析自己,所謂深夜捫心,神高一寸,正是謂此。只要自己能夠不斷反省,那就可以在各種環境里都自恃而不虛。
有些同學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說別人脾氣不好,沒禮貌,總喜歡責怪別人,怪別人不喜歡他,不歡迎他,但他總不反省自己的為人舉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歡迎。假如一個人不經常反省自己,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點與不足,只會責怪別人和環境,他就會和這只烏鴉一樣,到處惹人討厭。
人生天地間,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錯誤,揚長補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