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誠信教育,培養良好的品質
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學 竇進濤 郵編621700
【摘要】誠信是一種美徳,是人生的命脈,而現今社會出現很多不良現象,學生誠信受到很大的沖擊。面對學生誠信方面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從分析外界因素對學生誠信影響,從學生自身分析其誠信的內在因素,根據內因與外因的相互作用,采取措施,矯正不良行為,強化學生的誠實行為,培養誠信品質。
【關鍵詞】誠信
學生 培養 教育
誠信是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曾一段時間有些領域、某些單位、個別人丟失誠信,干著一些坑蒙拐騙的勾當,使得我們一度陷入誠信的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在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就公民個人方面就提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全社會倡導誠信的今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及接受文明教育的學生,應該身體力行,領文明之先風,做誠信之表率。
一、何謂誠信?
誠”即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實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不虛假。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她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是人類的無形資產,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所以誠信教育對于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許以后會影響他的一生。誠信教育是人生一種道德的投資.也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古人云:“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
以誠取信,以信取勝?!?span lang="EN-US">
二、誠信危機的各種表現及原因。
(一)社會上的缺乏誠信的一些現象。
1.不良商家的商品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大馬路上碰瓷,敲詐別人的錢財;司機肇事逃逸等。
2.企業偷稅漏稅、環境污染、拖欠工資、偷工減料、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不正當競爭、侵犯員工權利、行賄受賄等。
3.個別單位報喜不報憂,欺上瞞下等。
(二)學生中缺乏誠信的一些現象。
1.說謊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對1865人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82.1%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社會說謊之風日漸泛濫。受訪者中,9.4%的人承認自己經常說謊,30.9%的人承認有時會說謊,26.9%的人表示偶爾會說謊,27.4%的人表示很少說謊,僅5.4%的人說自己從來不說謊。注釋①
2.抄襲作業,蒙混過關。
老師給學生留作業是為了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鞏固和提高。但現在有很多學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把作業當成負擔,不認真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到交作業時,借其他人的作業用,花一、二十分鐘完全抄襲過來就算完事。
3.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盡管各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規定,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
(三)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是針對以上學生出現的誠信危機,我們又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學生道德品質下降,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諸多的現實原因。
1.歷史積淀的負面影響。
長期以來,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童叟無欺,相互禮讓”等誠信的經典之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專制下,人們的誠信意識也存在著扭曲的一面。歷史上“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老實人易吃虧”等格言古訓,導致人們在潛意識中誠信意識的匱乏。誠信的基本要求是誠實、信任、不欺騙,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對他人給予信任。這些格言古訓恰恰違背了誠信的最基本要求。這也說明,歷史積淀中的帶有“世襲”觀念的殘余還在影響著我們當代學生。
2.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滌蕩,人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袄妗比〈嗣赖?、誠信讓位于欺詐。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機敏”、“才學”、“金錢”、“榮譽”,唯有“誠信”這端高高翹起。這種效應的影響,對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對學生誠信品德形成的影響。
社會多元文化價值觀時刻沖擊著家庭教育,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時刻影響著孩子,一些腐朽的、落后的、庸俗的東西不可避免地產生負面影響。中國的家庭教育長期以來所強調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進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導致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有的家長只重視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忽略日常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子女平時的不誠實行為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家庭的一些父母之間、鄰里之間、親情之間等一些不講誠信的現象發生(如:父母之間、鄰里之間、親情之間等)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誠信教育的氛圍。
三、誠信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一)要在教育中加強對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
教書育人,是教師工作之本。一般地說,“教書”是指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發展學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師通過課上課下的教學和教育活動,通過教師的行為對學生進行的一些顯性的或潛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的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及個性心理品質,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及技能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即所謂“德才兼備”。誠信是道德修養、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書育人一定要抓住誠信教育這個根本,時時事事處處突出誠信教育。
1.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事事講誠信,給學生作誠實守信的榜樣;要想讓學生有教養,守道德,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一個誠實,正直,守信,正派,富有愛心的人,那么你的學生也同樣會具有這些品質。以身作則是教育的根本道理、根本方法。根本法一錯,什么教法都是無效的。要想教育學生誠實守信教師必須率先做到:不要以為在學生子面前灌輸一些關于誠信的大道理,學生就學會了誠實,守信;不要以為在孩學生面前說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而沒有被學生識破,學生就會表現出誠信的行為?學生的世界是真實的,他們往往會以實際現象為自己制造仿效的對象。因此,我們教師應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為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正面榜樣,惟此,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才會有實效。
2.教師要以信用取信于人,對學生要給予信任。對學生的信任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的。對學生要看到他的閃光點,要肯定他的成績,表揚他的進步。教師要對學生給予尊重和理解,就能為學生提供情緒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學生能夠充滿信心,如發現學生不誠實,不講信用的行為時,要多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此時此刻學生的心理狀態,洞察他們不誠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尋找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與糾偏,相信他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不光要看到學生的現在,更要關注他們的未來。
3.因材施教,注重誠信教育的實踐性。
誠信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在誠信實踐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以及獲得關心,獲得尊敬,也是人格完善的基礎。關心是一種智慧、一種感情、一種境界,培養這種情感,便于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加強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等,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養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關心家庭、孝敬長輩、學會關心國家、學會關心社會等
(二)要在管理體制中強化對于誠信的教育。
誠信是一種優良品質,是社會要求人們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帶有某種程度的強制性。如果人們違背了誠信原則,不僅要受到遣責,而且要受到懲罰,特別是在利益關系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根據誠信的這一特點,在管理育人中,首先要誠實守信、率先垂范,還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種誠信制度和誠信教育制度,以強化誠信教育。要把誠信的具體規定列入有關的制度中去,讓全校師生都知道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所謂誠信教育制度,是指學校加強誠信教育的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誠信教育制度,決不能讓投機鉆營者得逞,也決不應該讓老實人吃虧。另一方面,還要建立誠信的考評體系和相應的信譽檔案,并和全社會的信用制度協調一致。這是誠信制度執行的關鍵和強有力的手段,它會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總之,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學校教育學生優良品質形成的溫床,在充滿民主,愛心的班集體,讓學生的誠信品質得到健康成長,在學生的智力和心靈得到正確引導,學生的誠信品質得到很好的塑造,為此學校教育對學生誠信品質培養的作用尤其顯得更加重要。201605
注釋:
①
參考文獻:
【1】 錢瑛《談家庭教育對孩子誠信品質培養的作用》
【2】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
【3】 《中學生誠信教育論文》****
【4】 《教師誠信論文》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