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中勵志教育探究
江油一中
姚劼
摘要 生物教師用富有激情且幽默的語言進行恰當的勵志教育,對維持高三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意義,將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生物教師的勵志教育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生物教師在進行勵志教育不可過于,只能是一兩句話帶過,切忌空洞的說教。
關鍵詞 生物教學
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在高三年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處不再贅述,班主任總是通過各種途徑勉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總是想盡辦法鼓勵學生堅持學習,我們作為生物學科的普通科任教師,也可以發揮我們的某些特長,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勵志教育。
課時我聲音洪亮,富有激情,在恰當的時間留下一兩句鼓舞人心的勵志話語,只要不是空洞的說教,一般會使課堂感染力成倍增長,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憤,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生物學興趣,還可以適當拉近師生的關系。
有一次有個學生問我怎樣才能聰明一點點,我于是向學生解釋啥叫“聰明”,我先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出“聰”字右側上邊的兩點,告訴學生這是兩只眼睛,提示我們學習中一定要注意看,“聰”的左側的“耳”,同時提示學生在學習中一定要注意聽課,再寫出“聰”字中間的“口”,提示學習中一定要背要記,右側下邊是心,而“明”字由日和月組合而成,最后總結,只要隨時隨地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并日日月月堅持下去,就“聰明”了,學生“恍然大悟”的同時,也懂得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另一次有學生在我講課時在座位上說空話,我就問他,你知道為什么人耳朵兩個,眼睛兩個,手兩只,口卻只有一個嗎?那是要你多聽,多看,多動手,少在課堂上說廢話。改卷時,經常發現某些學生出現粗心導致的錯誤,我就隨手批上“細心是種能力,優秀是種習慣”。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厭煩、暴躁等情緒,缺乏毅力,“暴躁是無能的表現,忍耐是才智的基礎”;“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多練多乖,不練就呆”。個別學生學習缺乏動力,“胸中沒有大目標,一根稻草壓斷腰”。個別學生一兩次考差了,就喪失信心,“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有的學生學習總是脫離教材,不愿意認真研究課本,“翻開書了然,關上書盲然,做題昏昏然,考試不知其所以然”。
除了在課堂上,我會在恰當的時候利用恰當的時間進行勵志教育外,在試卷制作、ppt制作時,也會考慮勵志教育目標的實現,說一下我的實現方式。
我每一次出試卷,都會在頁足處用小五號的楷體字留下勵志的語句,2015年春季一學月考卷尾是“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边@是毛澤東先生的勵志詩句。一個月后的半期考卷尾是“高水平,低文憑,終究口說無憑;有能力,無學歷,到底無能為力?!边@是我在用對聯的方式告訴學生的現在的社會現實,此處不一一列舉。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可能對學生學習造成較大的影響。雖然這不是課堂,但這是課堂的延伸,這會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綜合印象,不擴展,不延伸,也不會導致學生反感,事實上學生很喜歡這種方式的勵志教育。
“虛度現在,就是揮霍未來”、“天道酬勤”、“業精于勤荒于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生”等等內容。本人采用電腦技術,將這些文字制作成復雜的書法字體,并配上仿古底紋,然后轉換成png格式的圖片保存在電腦里,然后在以后的凡是使用投影儀的時候都以水印的方式加入到ppt中,學生在觀看ppt演示時,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勵志教育有意義,還需要教師上課具有激情,其次教師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再次是在恰當的時間、地點進行勵志教育,但勵志教育必需把握好尺度,切不可貪多,否則有說教之嫌,會引起學生厭煩。而教師要作到這一點,就必需要自己熱愛教育教學,而且要隨時隨地積累這一方面的知識,當然,也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總結。
姚劼 2016.1.8于江油一中
![]() |
![]() |
![]() |
![]() |
![]() |